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佛性思想研究
Research on Buddha-Nature Thought 
開課學期
103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劉貴傑 
課號
Phl7238 
課程識別碼
124 M655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三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首先簡要說明佛性的意義、「悉有佛性」的三義:法身遍滿、真如平等、有佛種姓,依次敘《如來藏經》、《央掘魔羅經》、《不增不減經》、《勝鬘經》、《大般涅槃經》、《楞伽經》的佛性思想與《寶性論》、《佛性論》的佛性思想,以及中國佛教學者:淨影慧遠、吉藏、智顗、湛然、法寶、慧沼、法藏、澄觀、慧能、神會的佛性思想。透過義理的講述、文獻的解讀,讓同學能夠獲得有關佛性思想或如來藏思想的知識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協助同學了解佛性的意義、佛性思想的形成,並且領悟《如來藏經》、《央掘魔羅經》、《不增不減經》、《勝鬘經》、《大般涅槃經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寶性論》、《佛性論》等經論的佛性思想。進而體認中國佛教學者學如:淨影慧遠、吉藏、智顗、湛然、法寶、慧沼、法藏、澄觀、慧能、神會的佛性觀點。並且啟發同學對佛性學說研習的興趣,從而彰顯本有的佛性、邁向完善的人生。
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為大乘佛學的內容之一,側重對佛性義理與思想的解說與研討,授課教師指定教科書,並開列參考書目,且隨時補充相關資料,以便同學閱讀。歡迎同學依照各週單元主題先行預習,並在課堂參與討論。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李世傑譯,《如來藏思想》,臺北:華宇出版社,1986年。
周貴華著,《唯識心性與如來藏》,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7年。
夏金華著,《緣起佛性成佛》,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3年。
楊維中著,《如來藏經典與中國佛教》,南京:江蘇出版社,2012年。
廖明活著,《中國佛性思想的形成和開展》,臺北:文津出版社,2008年。
賴永海著,《中國佛性論》,上海:人民出版社,1998年。
釋印順著,《如來藏之研究》,臺北:正文出版社,1992年。
釋恆清著,《佛性思想》,臺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97年。
小川一乘著,《佛性思想》,京都:文榮堂,1982年。
小川一乘著,《如來藏.佛性?研究》,京都:文榮堂,1997年。
平川 彰編,《如來藏思想》(講座.大乘佛教6),東京:春秋社,1982年。
平川 彰編,《如來藏?大乘起信論》,東京:春秋社,1992年。
竹村牧男著,《佛性》,東京:大法輪閣,2007年。
高崎直道著,《如來藏思想?形成》,東京:春秋社,1978年。
高崎直道著,《如來藏思想》,京都:法藏館,1988年。
高崎直道著,《佛性??何?》,京都:法藏館,1997年。
常盤大定著,《佛性?研究》,東京:國書刊行會,1973年。
奧野光賢著,《佛性思想?展開》,東京:大藏出版,2002年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日常考查 
30% 
 
2. 
口頭報告 
3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8  佛性的意義及「悉有佛性」的三義 
第2週
9/25  《如來藏經》的佛性思想 
第3週
10/02  《央掘魔羅經》的佛性思想 
第4週
10/09  《不增不減經》的佛性思想 
第5週
10/16  《勝鬘經》的佛性思想 
第6週
10/23  《大般涅槃經》的佛性思想 
第7週
10/30  《楞伽經》的佛性思想 
第8週
11/06  《寶性論》的佛性思想 
第9週
11/13  《佛性論》的佛性思想 
第10週
11/20  淨影慧遠的佛性思想 
第11週
11/27  吉藏的佛性思想 
第12週
12/04  天台宗的佛性思想 
第13週
12/11  天台宗的佛性思想 
第14週
12/18  法相宗的佛性思想 
第15週
12/25  法相宗的佛性思想 
第16週
1/01  華嚴宗的佛性思想 
第17週
1/08  禪宗的佛性思想 
第18週
1/15  繳交期末報告